10月,前哨科技特训营进入生物医药产业专题,我们和大家一起分析了生物医药前沿的技术变革,最新的产业动态。
今天科技前哨为大家汇总了临床领域很大的行业会议之一——DPharm上的主旨内容,梳理了临床研究一线专家观察到的新技术趋势。

以下是会上专家分享内容。
1. 患者的临床体验逐渐得到重视
科技前哨和大家分析生物医药开发全流程时提到,临床阶段正在出现基于智能设备、远程医疗的新模式。
今年DPharm上就出现了几个主题,关注如何使用新技术改善临床阶段患者体验,提高数据管理能力。
知名的科技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会上也做了个人分享,强调了用户体验改进在临床阶段的紧迫性。
分散的临床试验软件平台和临床服务也逐渐成为新的创业领域,通过远程技术支持,美国医疗机构在新冠疫情反复中也得以更简单的招募到患者。
2. 人工智能正在用于处理非结构化数据
此次在DPharm大会上,另一个中心主题是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
临床阶段的患者数据事关新药、新疗法成功与否,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然而这方面涉及大量新的指标和传统实验机构,导致数据结构化做得很糟糕。
医疗保健技术和分析公司Verana Health首席执行官在大会上就提到他们自己的统计,有超过80%的临床医疗保健数据是非结构化的,这当中甚至还有不少是纸质笔记等非电子化的数据。
这些非结构化数据在传统的处理流程中只能被抛弃,或者花费昂贵的人力重新梳理,但现在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一些难以处理的数据也能自动化处理了。
这可能是人工智能最不被重视的一个潜在市场,从这些数据中挖掘的信息很有可能大幅改进临床研究和决策。
3. 新技术让每个人都可以接触到临床技术
这次大会上另外两个备受关注的主题演讲分别是“利用数字健康技术改善患者获得临床试验的机会”以及“使用数字生物标志物和从连续可穿戴传感器捕获真实世界数据”。
和过去大家都担心隐私监管问题不同,这次大会上的舆论风向基本导向了对新技术的应用,很多临床研究者和企业都认为临床研究有义务想患者提供更丰富的技术支持。
这不但能帮助收集更多患者数据,也是对患者治疗期间的健康负责,有趣的是有的研究人员还提到,新技术也让一些副作用更小的技术有望面向更多人提供。
随着新技术被社会接纳的程度提高,新技术在更多领域扩散是必然趋势,临床研中对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但是医药行业技术变革的一个苗头,更是全社会扩散的一个小标志。
4. 临床试验正变得越来越客观
其实这个趋势沿着上面的几个总结也看得出来,随着更多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技术用于,临床阶段很多判断也会不再依赖于人的经验,研究者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
大会上Beacon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Jacob Donoghue博士就分享了他们的技术应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脑电图分析,帮助更精准的找到神经疾病的隐患。
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临床试验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数据质量和数量,因为它们依赖于主观终点,如今基于临床研究数据的成功最终会转变为自动化的诊疗辅助系统。
通过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分析大量的脑电图数据,更好地了解大脑和神经系统疾病,能够用于治疗癫痫,重度抑郁症和其他脑部疾病等疾病。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希望你能有所收获,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这会对我们非常有帮助,更多精彩内容明天再见~
科技前哨,每天都为你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