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裁员又招人,硅谷大裁员背后,30万岗位招不到人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随着亚马逊加入万人裁员大军, 硅谷大厂的裁员潮已经被不少媒体渲染出世纪末日的氛围了,似乎这世界上已经没有工作可找,但现实真的如此吗?

我关注到最近思科公司的动向,就能帮我们从一片悲观中看到些不一样的趋势。

11月16日,根据《巴伦周刊》报道,思科集团将裁员4100人,占员工总数的3%。不过,和其他大厂裁员又暂缓招聘不同,思科在裁员的同时宣布还要开启基本等量的人员扩招,预计很快公司员工数就会回到原来的规模。

思科CEO查克·罗宾斯(Chuck Robbins)称这个过程为“业务全面再平衡”,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就是要乘着这轮裁员潮,缩减老业务、扩张新业务,为公司未来发展提前布局。

可能很多人对思科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以为它只是一家做网络宽带、路由器这些基础设施服务的厂商, 实际上2013年之后思科就已经出售了它的网络宽带业务,向着云计算服务转型。

新冠疫情之后,思科瞄准云端服务又做了一系列的扩张,2019至2022年1月一口气收购了22家公司, 主要就是三个领域:云计算、在线协作和网络安全。

显然,这些布局确实让管理层尝到了甜头,才让他们决定继续在这些新兴领域下注。上周思科公司的财报会中,首席财务官科特·赫伦(Scott Herren)也确认了这点,在回复股东和投资人时特别强调,裁员并不是为了降低成本,而是要加大云计算、在线协作等新业务的投入,满足这些领域高增长的需求。

考虑到思科最新一个季度净利润27亿美元,而这次裁员的遣散费、福利费等预计要付出6亿美元,花掉近四分之一的利润都要这么做,管理层的确下了很大的决心,也肯定是看到了云计算等新业务上的巨大机会。

11月14日的要闻评论我也和大家说过, 硅谷大企业今天的裁员潮,很大一部分问题并不是公司业务不行了,而是这些科技公司太过安于现状,躺在已有业务之上,人浮于事,公司过度臃肿,现在急需瘦身。

思科不但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点,还告诉我们新的领域还有很多机会,人手远远不够。

正所谓兼听则明,当所有媒体都跟风报道裁员的时候,看得多了,很容易让我们以为所有公司都在裁员,了解一下真正的产业动态才能让我们更客观的看待现实,也能够更好的发现未来的趋势和机会。

可能有人会觉得只看思科有以偏概全的嫌疑,那我们就继续看看美国科技行业整体的情况吧。

美国计算技术行业协会(CompTIA)最近刚刚发布了11月的《科技工作报告》(The Tech Jobs Report),和大多数人想象中招聘需求锐减不同, 美国科技行业整体仍有31.7万个职位开朗招聘,比2020年的招聘需求还要高了三分之一。

他们也调查了具体的岗位需求,发现 网络安全、云工程等领域招聘需求都有明显提高,很多企业也有招不到人的情况。

在线招聘网站True up的数据也给出了佐证,这是一个专门面向初创企业和独角兽公司的招聘平台,平台招聘岗位排名前三的领域分别是云计算、科技金融和硬件,光云计算这个领域就有3.58万岗位还在招聘。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看到,裁员确实存在,新领域的机会也没有消失,甚至有可能更多了。

那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呢?

从Twitter被裁员工的一些采访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二,比如此次被裁的Twitter数据工程师 尼尔什·班达尔(Nilesh Bhandare)。

他在采访中提到自己的职位对Twitter不可或缺,但仍然遭到裁员,而他一直没找到工作的原因是80%以上的企业只愿意雇佣他做合同工,不愿意给他提供全职岗位。

有时候找不到工作可能真的不是你的问题,而是这个工作本身可能不再受重视 ,就比如数据工程岗位,这些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步,不少数据工程师的工作都已经自动化,企业需要的不再是简单汇总数据、处理数据的人,需要的更多是能快速从业务数据中找到新模式,发现新规律的人。

正所谓危机并存,经济形势下滑,让大大小小的企业面临压力,也让公司的管理层鼓足勇气通过裁员、转型去应对,我们每个普通人面对这轮挑战的时候,也应该思考自己固有的思维是不是该改变了。

毕竟企业找到好的业务可以安于现状,过几年遇到重大危机,只要管理层下定决心也能像今天一样,搞一轮大换血、大转型。

而对我们个人而言,一直安于现状,等到企业转型时往往难以跟上,这就要我们每个人关注技术变革、关注行业前沿,提前行动、提前布局,才能在未来的变革中不被淘汰。

未来,我也会持续和大家分享更多的技术变革趋势和前沿产业动态,为大家做好科技前哨,瞭望更多的机遇。

以上是今天的内容,更多详细的产业分析和底层逻辑,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 版权声明
THE END